去悉尼旅游注意什么?

悉尼奢侈品便宜吗-悉尼名牌西装定制店

澳大利亚旅游注意事项:

1 安全

(1).人身安全:

澳、新两国行人而后车辆均为左侧行驶,与我国相反;晚上自由活动,要结伴而行,不要太晚回酒店;出去自由活动时要报告领队或导游,出去要带好酒店卡片(上有酒店的名称、地址、电话)和紧急联系通讯录,以防不测。

(2).财产安全:个人的钱款和其他贵重物品发随身带好,不要放在旅游车内;坐飞机时不要将钱款和其它贵重物品、护照放在托运行李中;。

(3).证件安全:

护照是我们在国外唯一有效的身份证明,丢失护照将是最大的麻烦,丢失护照将不能再随团继续旅行,而且还要到我国在当地的使馆办理临时证件,如时间不允许整团等待的情况下需另外自行付费,并自己买机票回国。

2.行李携带

1.免费托运行李一件(重量不超过20公斤,长、宽、高合计不得超过169公分)。

2.随身行李(长、宽、高合计不得超过115公分)一件,请将较贵重物品及易碎物品或随时要取用无物品放在随身行李内。

3.由于澳洲为农业国家,所以严禁携带未经需许可的食品及农牧产品进口。

3.季节衣着及时差:

由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澳洲四季时序适与中国相反,其季节如下:

春季:九月┅┅十一月;

夏季:十二月┅┅二月;

秋季:三月┅┅五月;

冬季:六月┅┅八月;

出外旅游,衣着以舒适为主,冬季请携带御寒衣物。

四.兑换货币

货币兑换经常变化:澳币兑换人民币约等于1:6-6.2 新西兰纽币 1:5.2-5.4。 换汇可同我部联系。

五.乘客须知 文明乘机利人利己:

六.两国海关条例

可免税携带香烟250支、烟草250支或雪茄50支,以及酒一瓶,前往澳洲可携带不超过澳元400之礼物,而往新西兰则可带不超过新元500之礼物,如携带面值超过5000 澳元或新元或其他同等值之外币,须于入境时向海关申报,此外,澳纽海关严禁携带一切肉类、种子、蔬菜、水果入境,如有携带任何食物,无论种类,必须报关。

七.用餐习惯、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去澳大利亚旅游要注意些什么?以上的澳大利亚旅游注意事项便基本就这些了,希望你在出发前好好阅读、认真准备,请您务必遵循好澳大利亚旅游注意事项。

注意不去买唐人街华人礼品店的东西。澳洲值得购买的有UGG雪地靴、羊毛制品、绵羊油、飞去来器、蜂胶、红酒等

悉尼的人文习俗是什么?急需解答!!!!!

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便。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做客,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在悉尼和墨尔本宜随时宜穿西装。在布里斯班,当地商人惯穿衬衫、打领带、穿短裤。不过,初次见面时,仍不妨穿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室,须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习惯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肴,有的人还不吃酸味的食品,他们的菜肴一般以烤、焖、烩的烹饪方法居多。他们在就餐时,大都喜爱将各种调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选用调味,而且调味品要多。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著称,尤其对动物蛋白的需要量。他们通常爱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猪肉、鸡、鸭、鱼、鸡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他们爱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一般欧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候,还利用打球的时候,大谈生意。亿万元的合约,往往在场上就“一言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来这一招,保证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

澳大利亚颇具独特的风情习俗。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冬夏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颠倒。隆冬季节从北京去澳大利亚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还会遇到摄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亚人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我国相反,我国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语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在澳大利亚,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

商务活动最好于3-11月去访。12月至次2月为休假期。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去访。

澳洲人沉着者居多,且都不喜欢生活环境搅乱。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国籍的后裔,而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和英国后裔商人进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时,他们是不会理你的。相反,美国后裔商人,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此外,遇有商谈时,对方出来接谈的人,一定都是有决定权的人。因此,我方也应该派出同样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否则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不理你。这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办事效率,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决策的空谈上。同样,在商务谈判时,不喜欢先打开高价,再慢慢减价,尽力避免在讨价还价上浪费时间,与澳厂商谈生意时,对方在价格上往往不太计较,但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方将不客气的提出索赔。

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要仔细记住那一顿饭由谁付钱,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亚员工下班时间一到,就会即刻离开办公室。经理阶层的人对工作很热心,待人不拘泥。不过,不要以为一起喝过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相见时喜欢热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称。澳大利亚人喜欢和陌生人交谈,特别是在酒吧,总会有人过来主动和你聊天。互相介绍后或在一起喝杯酒后,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风俗

澳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象花园一样。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著人赤身,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禁忌和礼仪

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澳大利亚社会上同英国一样有“妇先”的习惯;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出席正式场合时西装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亚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

岂有/xr此女 2008-04-12 18:01 检举

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他们兴趣广泛,喜欢体育运动,如冲浪、帆板、赛马、钓鱼、赌赛马、地滚球运动、澳式橄榄球及游泳等都有众多的热衷者。在悉尼市,若不会游泳,将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在商港达尔文市,由于白天温度很高,因此游泳一般都在晚间进行,该市的市民尤其喜欢喝啤酒,据说啤酒销售量仅次于联邦德国的慕尼。居住在澳大利亚一些部落辖区内的土著人,仍然保护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以狩猎为生,“飞去来器”是他们独特的。他们大部分仍居住在用树枝和泥土搭成的窝棚里,围一块布或用袋鼠皮蔽体,并喜欢纹身或在身上涂抹各种颜色。平时仅在颊、肩和胸部涂上一些黄白颜色,参战时在身上涂红色,后涂白色,节庆仪式或节日歌舞时彩绘全身。纹身多为粗线条,有的像雨点,有的似波纹,对经过成年礼的土著人来说纹身不仅是装饰,而且还用以吸引异性的爱慕。在狂欢舞会上,人们头戴五彩装饰,身画彩纹、围着篝火跳集体舞。舞蹈纯朴,多反映狩猎生活等。土著部落内实行原始分配制度,实行图腾崇拜。土著男子进入成年须经历一系列严酷的锻炼和考验,并接受部落传统、道德等教育。澳大利亚有一种葬礼很特别。一旦人之后,家人聚在一起,由族里的专人去砍一些木桩,涂上油彩,安插在坟墓四周,每一根柱子都象征着家里某个去或活着的人。尸体被高高悬起,即使已经开始腐烂,也必须等到下次月圆时才可以取下埋葬。最后者家属还要举行一次洁身礼,即葬礼之后,家属要等到下过一场雨后才能回家,为此家属有时不得不在外露宿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星期,因为按当地的风俗,只有雨水才能起到必要的洁身作用。 交往礼仪: 名片在澳大利亚经商或从事类似的工作,携带名片是很重要的。名片是向对方提供其身份的证明,收到名片的人通常会将它保存起来作为你的地位的记录,并知道如何与你进行联系。国人的名片应当用中文和英文或中文和拼音文字印上其姓名;在公司中的职务和公司名称、电话、电传和电报挂号等。 宴请澳大利亚人接待宾客时通常在饭店中宴请,私人集会则在家中招待。在饭店正式宴请宾客时,最流行的饭菜之一是中餐。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开设的大多数饭馆都供应广东菜,近些年来也增设了北方菜馆。在饭店设宴招待时,最好打电话预先订席,预订时可以问价。饭店里习惯要付小费,对侍应服务一般付10%的小费是可以接受的。在一年中的温暖月份里,宴请可以在室外进行,或采取现场烧烤的方式做菜。在工作之余设宴时,通常要邀请客人的妻子参加。正餐通常晚上7时至7时半之间开始。 称谓在澳大利亚,商业约会必须事先安排,拜访者必须准时赴约。与澳大利亚人交谈时,应当使用本人的头衔称号。另外,澳大利亚的主要节假日在12月和1月,所以商业性访问最好安排在其他月份。澳大利亚人在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通常互相要称呼为“先生”、“夫人”、“女士”或“**”,熟悉之后就直呼其名。第一次见面时习惯于互相握手.

品牌服装发展史

不同品牌服装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列举不完,下面列举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的出现,**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

马上要去悉尼读金融了,应该带什么东西去呢?

去留学应该带的东西,供参考:

一. 衣物类〈26kg〉

1.外衣类:〈15.47kg〉西装1套(领带1条)〈1.0kg〉、唐装(上装)1套〈0.5kg〉、厚运动服1套〈0.8 kg〉、薄运动服1套〈0.6 kg〉、牛仔裤(厚)3条(上飞机时可穿1条)〈0.64*3=1.92 kg〉、牛仔裤(薄)3条〈0.55*3=1.65 kg〉、休闲裤2条〈0.37*2=0.74 kg〉、外短裤2条()〈0.3*2=0.6 kg〉、运动短裤2条〈0.3*2=0.6 kg〉、厚外套(羽绒衣、防水面料)1件(上飞机时可穿在身上)〈1.0kg〉、薄外套(防水)2件〈0.8*2=1.6kg〉、厚羊毛衫2件(上飞机时可穿1条)〈0.74*2=1.48kg〉、薄羊毛衫2件〈0.54*2=1.08kg〉、晴纶长袖套衫3件〈0.4*3=1.2kg〉、皮带2条〈0.1*2=0.2kg〉、游泳裤2条〈0.1*2=0.2kg〉、手套2双、羊绒围巾1条〈0.1kg〉、冬天夏天帽子各1个〈0.1kg〉。

2.内衣类:〈5.53kg〉背心6条〈0.1*6=0.6kg〉、内短裤8条〈0.1*8=0.8kg〉、各类圆领长袖衫6件〈0.3*6=1.8kg〉、各类圆领短袖衫8件〈0.2*8=1.6kg〉、长袖衬衫1件〈0.33kg〉、厚袜子12双〈0.2kg〉、薄袜子12双〈0.2kg〉、

3. 鞋类:〈5.2kg〉皮鞋1双〈0.8kg〉、低帮旅游鞋2双(上飞机时可穿1双)〈0.75*2=1.5kg〉、高帮旅游鞋1双〈0.85kg〉、足球鞋1双〈0.7kg〉、凉鞋1双〈0.75kg〉、拖鞋2双〈0.3*2=0.6kg〉。

二. 床上用品〈7.04kg〉

1.床单2条〈0.66*2=1.32kg〉。

2.枕套2个〈0.2*2=0.4kg〉。

3.被套2床(夏天可当毛巾毯用)〈0.66*2=1.32kg〉。

4.薄棉被1条〈1.5kg〉。

5.中厚棉被1条〈2.5kg〉。

6.单人恒温电热毯1条。

三. 日用品

1.指甲钳1个。

2.钥匙圈(带照明器)1个。

3.雨伞1把〈0.35kg〉。

4.牙刷8把、牙膏4支、香皂2块、洗衣皂2块、洗面奶1支、沫浴露10包、发乳1支、洗发香波10包。

5.毛巾4条〈0.1*4=0.4kg〉、浴巾2条<0.35*2=0.7kg〉。

6.简易衣架4个。

7.肥皂盒2个。

8.塑料粘勾8个。

9.近视眼镜2副、太阳镜2副。(随身带)

10.手机(带充电器、电池等)1个〈0.2kg〉。(随身带)

11.数码相机1个〈0.25kg〉。(随身带)

12.电动剃须刀1把。(随身带)

13.电热水杯1个(烧开水,泡方便面用)。(随身带)

14.防水运动手表1个、手表电池1粒。(随身带)

15.小电子闹钟1个。(随身带)

16.5号电池塑料手电筒1个。

17.针线包1个。

18.塑料小夹子(凉衣服用)10个。

19.小镜子1面。(随身带)

20.梳子1把。

21.玻璃杯、塑料杯(刷牙、喝水用)各1个〈0.16kg〉。(随身带)

22.抽巾纸5包。

23.厕所用卫生纸2包。

24.皮夹1个。(随身带)

25.零钱包1个。

26.腰包(轻、牢。用来放随身带的护照、机票、通讯簿、几百澳元等。也可临时放一点小而重的东西)1个。(随身带)

27.背包式书包(轻、牢。上飞机时用的背包)1个。(随身带)

28.手提包(轻、牢。上飞机时用的手提包)1个。(随身带)

29.薄手提包或袋1(下飞机时装脱下来的冬天衣服用)。(随身带)

30.中国特色小礼品若干(到澳洲后送人用)。

四. 餐具

1.电饭煲(小、质量好)。(随身带)

2.不锈钢菜刀1把。

3.不锈钢筷子2双。

4.大小不锈钢勺子各1个。(随身带)

5.不锈钢刀1副。

6.不锈钢小刨子1个(削蔬菜、水果用)。

7.小不沾平底锅、木铲子(煎鸡蛋等)。

8.能在微波炉中加热的塑料饭盒大、中、小各1个(可当碗用、有盖扣的)。

9.树脂菜盘大、小各1个。

10.饭碗1个。

11.中、小号保鲜袋各1卷。

12.百洁布2片。

13.紫菜汤料××包、榨菜××包。

五. 药品(都要有英文说明书)

1.感冒类:康泰克4盒、板蓝根 20袋、维C银翘2瓶。

2.消化类:江中键胃消食片4盒。

3.消炎类:头胞拉定4盒、诺氟沙星4盒、甲硝唑1瓶。

4.肠胃类:黄连素1瓶、玛叮琳2盒。

5.五官:氯霉素眼药水2支、鼻眼净1支、金霉素眼膏2支、草珊瑚含片2盒。

6.外用类:清凉油2盒、皮炎平1盒、云南白药、邦迪20片、绵签1包、跌打伤药。

7.保健类:21金维他或金施尔康6瓶。

8.体温表1个。(随身带)

六. 电器

1.智能充电器(能充5号、7号电池)1个。(随身带)

2.充电电池(根据需要定5号还是7号)8个〈0.025*8=0.2kg〉。(随身带)

3.转换插座2个。(随身带)

4.计算机接线板(1长4米以上、1短3米)2个〈0.3*2=0.6kg〉。(随身带)

5.万用电表1个〈0.2kg〉。(随身带)

6.带水晶头电话线若干米。

7.MP3(可用作U盘。CD和WALKMAN不带了)1个。(随身带)

8.折叠床头灯1个。(随身带)

9.微型电话机1个。(随身带)

10.小电吹风1个。

七. 计算机类

1.鼠标(光电)2个。(随身带)

2.鼠标垫2个。

3.迷尼音响(带功放)1套。(随身带)

4.摄像头1个。(随身带)

5.打印机接线1根。IDE线2根。

6.网线 5米、10米各1根。

7.小Hub或小路由器1个。

8.水晶头工具1把、水晶头10个。

9.网络测试仪1个。

10.各种转接线:USB转…。

11.配件:CUP、主板、内存、硬盘〈0.54kg〉、显卡、声卡、MODEM。(随身带)

12.耳麦1副、海绵套2副。(随身带)

13.软盘10张。(随身带)

14.移动硬盘1个。(随身带)

15.刻录盘30片〈0.16*30=0.48kg〉。(随身带)

16.软件:WinXP安装盘、Win2003安装盘、Win NT安装盘、Linux正版、UNIX安装盘、OfficeXP、金山词霸正版、Norton杀毒正版、字码转换工具(中文之星、RichWin2000或南极星等)、JAVA、C++、VC、BC〈0.016*30=0.48kg〉。(随身带)

八. 工具类

1.瑞士军刀1把。

2.小剪刀1把。

3.尖嘴钳1把〈0.1kg〉、平口钳1把〈0.1kg〉、斜口钳1把〈0.1kg〉。

4.各类螺丝刀5把〈0.3kg〉。

5.活动小板手1把〈0.045kg〉。(随身带)

6.镊子1把。

7.电笔1支。

九. 文具用品

1.大笔记本1个。

2.中性签字笔(或是圆珠笔)10支、2B铅笔2支。

3.塑料直尺1把。

4.拉链文件袋大、小各2个。

5.橡皮擦1个、改正液1支。

6.订书机1个、订书针1盒。(随身带)

7.打孔机1个。(随身带)

8.A4纸用的打孔活页夹4个。

9.固体胶水大、小各1支。。

10.便签条2包。

11.回形针1盒、大头针1盒。

12.透明胶2卷。

13.大容量快译通1个、纽扣电池2组。(随身带)

14.可粘贴的标签若干(写地址用)。

15.塑料插袋活页文件夹2个(用来放第十项的文件资料及复印件各一个。2个活页夹分别放在二个不同的包里)。(随身带)

十. 文件及资料(全部随身带)

1.个人简历。

2.推荐信(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3.各种公证书(学历、学位、出生、2个关系)(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4.各种证明文件(成绩等)(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5.各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6.雅思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7.出国体检表复印件。

8.学校通知书和COE(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9.学费收据(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10.2寸护照相片25张、1寸报名相片20张。

11.护照(原件及复印件分开放)。

12.毕业论文。

13.通讯簿(2套分开放)。

14.家人的相片册。

15.有关的各类资料:配眼镜的验光单、澳洲地图。

说明:

1.托运行李箱要轻而牢。用ABS(玻璃钢)材料。大小用158公分的。

2.肩背书包、手提包、腰包、皮夹要轻而牢。

3.手提电脑到澳洲买。对保修等有利。可保偷盗险。

4.刻录机到澳洲买。减轻行李重量。

5.软驱到澳洲买。减轻行李重量。

Goog Luck!